摘要:苯并(a)芘是粮食制品中极易出现的污染物,是一类有三致作用的芳香族化合物。
本文主要介绍苯并(a)芘的性质和危害,并对苯并(a)芘的主要检测方法进行综述,对比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分光光度法和拉曼光谱法的特点和优劣。
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灵敏性高、重复性强的特点,是粮食制品中苯并(a)芘检测最常用的方法。
关键词:苯并(a)芘;粮食制品;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食物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因素。
粮食制品包括谷物类、油料及各种瓜果蔬菜等8类食品,在多数国家的食品消费需求量均占据较大比例,且需求量仍在不断提升[1]。
在粮食的存放或加工等过程中,易产生强致癌物苯并(a)芘,严重危害人的安全和健康。
苯并(a)芘(Benzo(a)pyrene),缩写为BaP,化学式为C20H12,是由一个苯环和一个芘分子构成的一类五环芳香族化合物[2]。
常温下,苯并(a)芘呈黄色单斜针状或菱形片状结晶,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遇酸不稳定。
苯并(a)芘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三致效应,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特强致癌物[2,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