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摘要:噻唑并嘧啶是嘌呤的重要类似物,在医药和农药领域都有广泛用途,其显著的生物活性正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是近年来新药发现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课题以表皮葡萄球菌YycG组氨酸激酶HATPase_ c功能域作为候选药物靶点,通过高通量虚拟筛选获得了与该药靶蛋白具有很好的亲和力并可抑制酶活性小分子化合物(Compound 5)具有良好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通过生物素标记与亲和层析结合,实现作用蛋白的分离、富集、纯化与鉴定。
验证其作用靶点是否为YycG组氨酸激酶HATPase_ c功能域。
关键词:噻唑并嘧啶类,抗菌,生物素,表皮葡萄球菌研究目的和背景:1.噻唑嘧啶酮概述杂环类化合物作为有机化学中的重要骨架,研究者对杂环化学在学术和实践上都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杂环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如人体血液中的血红素、具有遗传作用的核酸等,这些物质都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目前已知的化合物中,杂环化合物的数量几乎占到1/3,其中很多的杂环化合物已经应用于医药、农药、生命科学、超分子化学等领域[1]。
噻唑环作为典型的五元芳香杂环,其特质是骨架中包含硫原子和氮原子,具有多种非共价键相互作用,易形成氢键、与金属离子配位以及mpi;堆积[2]、静电和疏水作用,这种结构使噻唑类化合物拥有独特的性质,在医学、农业、生命科学、超分子化学、材料等领域都有着不俗的表现[3],因此引起众多工作者的极大关注。
在生命轨迹中,嘧啶类化合物在人体及生物体内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如核酸中就有三种不同类型含有嘧啶结构,即尿嘧啶、胞嘧啶以及胸腺嘧啶。
嘌呤在人体内作为新陈代谢、提供能量及辅酶构成等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噻唑并嘧啶与其具有相似的结构[4],因此,噻唑并嘧啶化合物的研究对于我们的生活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近些年发现噻唑并嘧啶类化合物具有抗真菌口[5]、抗细菌[6]、抗肿瘤和抗惊厥、抗氧化、抗炎、抗病毒、镇痛、植物保护等药理活性。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