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药小檗皮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作用探讨文献综述

 2022-12-23 05:12

开题报告内容: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藏药小檗皮(藏文译为:“吉尔巴”),是藏医药作为治疗胆的重要药物之一。,为小檗科植物黄栌木的根皮或茎皮。小檗皮药材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小檗碱、药根碱、小檗胺、巴马汀等生物碱类。小檗皮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良药。国内外学者对小檗属植物的成分进行了研究, 发现其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包括色素、木脂素、有机 酸、黄酮、糖类、生物碱类等,其中生物碱类含量较 高,对其中的小檗碱研究得比较多。小檗碱具有 抗菌消炎、降血糖血脂、抗氧化应激、抗肿瘤等多种 药理活性,小檗碱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之间的关 联性研究一度成为研究热点。然而,近年来很 多研究者发现单个有效成分的研究并不能完全解 释中药的科学性和复杂性,因此关于小檗属植物整 体用于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应用研究逐渐兴起。

糖尿病(藏文译为:“京尼萨库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会引起患者视力低下,严重者失明。研究小檗皮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对于小檗属植物的研究还缺乏整体观、系统论指导,无法解释小檗属植物的药效物质基础 以及具体的作用机制;且小檗属植物种类繁多,其质量评价标准比较模糊。为了使中药更好地为人 类健康服务,应采用现代分析检测技术结合“中药 质量标志物”概念以及“网络药理学”方法对小檗属植物进行全面的剖析,尽快实现中药药效理论解释的现代化。希望通过对小檗属植物的有效成分群,以及多种成分的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以促进小檗属植物的临床应用及其作用机制的进一步明晰,为利用该属植物的新药研发以及规范用药提供理论基础。鉴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复杂分子机制仍然是药物发现的主要障碍, 虽然已有的研究提示了小檗皮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 变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多成分对 PKC、HIF、VEGF 等信号通路的整 体多点调控有关,而且针对性的 PKC 抑制剂(如鲁伯斯塔)、 VEGF 抑制剂(如兰尼单抗)等药物已经进入临床试验及应用,可 以显著减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力丧失的发生,为充分发挥藏 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特色优势, 有必要开展药效物质 基础及其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

3.选题研究的内容:

研究藏医药对小檗皮对糖尿病及其视网膜病变的理论知识。结合现代化学成分与药理研究的多学科交叉综合分析,采用HPLC技术检测已明确小檗皮药材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小檗 碱、药根碱、小檗胺、巴马汀等生物碱类,有明显的降低糖 尿病小鼠模型血糖的作用,能够减轻糖尿病大鼠模型视网膜病变程度,减缓发展进程观察小檗皮浸膏对基因突变自然发病型db/db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4.选题研究的方法和要解决的主要内容:

方法:选用 18 周龄 db/db 糖尿病小鼠,db/m 型同性同窝瘦型小鼠为对照。采用随机方法将 db/db 小鼠分为: db/db 组,小檗皮高、中、低剂量组,羟苯磺酸钙组,盐酸小檗碱组。相关药物连续给药2 个月,观察一般体征状态,每1周称体重1次,测空腹血糖水平1 次。小檗皮对 db/db 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病变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具有降低自发性糖尿病小鼠高血糖水平作用,改善视网膜微血管损害并阻止新生血管生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