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课题背景
痛风是由人体过高的血尿酸水平造成的尿酸盐结晶在关节和肾脏中沉积引起的一类痛风性关节炎症、痛风肾病[1]。痛风最常见的表现为关节炎症其发作时异常痛苦,且长期患病可引起其他器官受损,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转变,高嘌呤食物摄取增多,罹患痛风、高尿酸血症的人数明显增加。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乃至全世界的痛风患者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且痛风患者逐渐年轻化,痛风已经成为继糖尿病之后的第二大代谢性疾病[1]。因此如何控制血尿酸水平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尿酸是人体嘌呤代谢的终产物,以尿酸盐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根据磷钨酸法,正常情况下,男性血尿酸浓度为149~416mu;mol/L,女性血尿酸浓度为:89~357mu;mo1/L,每天约有600mg的尿酸被生成、排出。尿酸的生成和排泄保持动态平衡是维持人体内血清尿酸水平稳定的重要手段。引起血尿酸水平异常升高的根本原因包括嘌呤代谢紊乱、尿酸排泄减少[2]。嘌呤代谢紊乱主要是嘌呤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增强造成的,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可以抑制嘌呤分解为尿酸,从而调节血尿酸水平,如别嘌醇。人体尿酸排泄减少是造成血尿酸水平过高、高尿酸血症、痛风风险的主要因素(约占90%)。人体尿酸排泄依赖的器官包括肾脏,肠道以及皮肤。尿酸肾脏排泄主要分为肾小球滤过、肾近曲小管重吸收,分泌以及分泌后重吸收四个阶段[3],此过程约有2/3的尿酸被排出;嘌呤化合物在肠道中被代谢为尿酸,然后经转运后随粪便排泄,约有1/3的尿酸经肠道排泄;此外,还有小部分尿酸随汗液从皮肤排出。尿酸转运体是尿酸摄入、分泌、排泄的跨膜转运蛋白,现已发现许多参与尿酸转运的蛋白,依据尿酸转运体在尿酸排泄各个阶段发挥的不同效能,可将尿酸转运体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1、尿酸重吸收转运体
尿酸盐阴离子转运体1(URAT1)由SLC22A12编码,属于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家族,URAT1主要位于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刷状缘,且在肾外器官中也有表达[4-6]。尿酸通过管腔两侧的电化学和浓度梯度与阴离子进行交换从肾小管管腔重吸收入上皮细胞内。URAT1于2002年由日本学者Enomoto等首次发现并检测到其重吸收的尿酸量高达50%,是近曲小管重吸收的主要转运体[7]。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的荟萃分析证实SLC22A12与血清尿酸水平之间的存在关联[8]。SLC22A12的rs12800450多态性使URAT1对尿酸的转运功能降低,导致尿酸吸收减少[9]。URAT1对底物具有选择特异性,为研究治疗高血尿酸症提供了重要靶点。URAT1是促尿酸排泄药和抑制尿酸排泄药物的靶点,丙磺舒、苯溴马隆等促尿酸排泄药物可抑制URAT1的活性,降低血尿酸水平;吡嗪酰胺等抑制尿酸排泄药物可提高URAT1的活性,提高血尿酸水平。
葡萄糖转运体9(GLUT9)由SLC2A9编码,由于其N端亚型的不同分为GLUT9-S和GLUT9-L,前者分布于肾脏近端小管基侧莫和胎盘[10];后者在肾脏,胎盘[11],肠道,肝脏[12],脑组织等多个器官均有表达,且肾脏中位于集合管管腔膜[10]。尿酸经由GLUT9被转运至细胞外。SLC2A9的遗传变异与血尿酸水平密切相关,目前已证实多个影响血尿酸水平的SLC2A9单核苷酸多态性,rs734553多态性会使血尿酸水平降低。GLUT9是促尿酸排泄药的靶点,丙磺舒、苯溴马隆等药物可抑制GLUT9表达从而减少其对尿酸的重吸收。
有机阴离子转运体4(OAT4)由SLC22A11编码,主要位于肾小管刷状缘侧和基底外侧,尿酸通过与羟基离子进行交换进行重吸收[13]。
2、尿酸排出转运体
2.1尿酸摄入转运体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