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压力对于肠道菌群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2023-02-05 09:02

一、选题依据及其意义在哺乳动物出生后的早期,寄生菌或共生菌就会在宿主肠道内定居,并伴随其一生。

对于肠道菌群研究的早期,主要是通过菌群分离和培养来进行研究。

随着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及生物信息分析工具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人体微生物肠道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研究表明,人体肠道菌群的组成丰富多样,其中小肠中约含有1014-1015 种细菌,其细菌数量是人体真核细胞的10-100 倍。

在健康的胃肠道菌群中,以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为主,约占总菌群的90%,包括拟杆菌属、真杆菌属、瘤胃球菌属和乳杆菌属等。

其次丰度较少的门类还包括变形菌门、梭杆菌门、放线菌门和疣微菌门。

进一步研究证实抑郁症患者肠道菌群的数量与多样性明显减少,并且将抑郁患者粪便微生物移植到无菌小鼠或微生物耗竭大鼠体内,均显示出与人类抑郁和焦虑相关的行为学变化,这一发现使得我们对肠道菌群调控行为和情绪的作用,有了全新和更全面的认识。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生活和工作节奏也不断增加,人们长期的心理压力得不到释放,越来越多的人出现各种躯体和精神方面的症状。

而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精神压力神经内分泌系统、自主神经、免疫途径可能作用于肠道微生物群,改变肠道微生物群的正常稳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