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中有机酸含量测定摘要 有机酸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动植物中,是动植物各部分重要的化学物质之一,它们在抗氧化、抗癌、抗菌、抗炎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综述了目前有机酸的一些较为常用成熟的测定方法,电位滴定法、返滴定法、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介绍了目前中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有机酸;中药;含量测定;气相色谱法1 中药中有机酸概述传统中草药化学成分的研究,特别是活性成分,也即中药药效物质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基础,也是中药质量标准建立和药材质量分析的基础。
同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则是为资源枯竭的传统中药材寻找替代品的重要途径。
有机酸是指含有羧基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在中药中普遍存在,具有多种活性功能[1]。
目前常见有酸碱滴定法、电位滴定法、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及色谱质谱联用法等,分别用于总含量和单体含量的测定[2]。
但酸碱滴定法用于中药中总有机酸含量测定是根据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而一部分中药的提取液颜色较深,会干扰滴定终点[3];电位滴定法是根据电位的变化来确认滴定终点,但是其灵敏度受低浓度时电极电位测量准确度的限制;液相色谱法分析有机酸的条件较为苛刻,大量使用流动相不利环境友好;气相色谱法则需要对较难挥发的有机酸进行衍生化处理,样品前处理费时费力;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有机酸成本较为昂贵,不利推广中药材中有机酸质量控制等[4]。
2 中药中常用的有机酸含量测定方法2.1 电位滴定法电位滴定法(potentiometric titration)是在滴定过程中通过测量电位变化以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5],和直接电位法相比,电位滴定法不需要准确的测量电极电位值,因此,温度、液体接界电位的影响并不重要,其准确度优于直接电位法,普通滴定法是依靠指示剂颜色变化来指示滴定终点,如果待测溶液有颜色或浑浊时,终点的指示就比较困难,或者根本找不到合适的指示剂。
电位滴定法是靠电极电位的突跃来指示滴定终点。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