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旋糖酐蔗糖酶DSR-M2-K654A重组菌株构建及其催化合成右旋糖酐研究文献综述

 2023-04-16 10:04

文献综述

右旋糖酐蔗糖酶重组菌株的构建及其催化形成右旋糖酐的研究摘要:右旋糖酐蔗糖酶是一种主要由肠膜明串珠菌分泌获得,能以蔗糖为底物合成右旋糖酐的葡萄糖基转移酶,属于葡萄糖基水解酶70家族的成员,酶分子量在160-200kDa。

目前所发现的合成该种酶的菌属绝大部分为乳杆菌属( Lactobacillus)、肠膜明串珠菌属( 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链球菌属( Streptococcus)以及魏斯氏菌属( Weissella)等,这些产酶细菌可以在发酵腐坏的水果蔬菜中、清洁干净的甜菜甘蔗地,甚至在动物的肠道中被发现。

本文将从右旋糖酐蔗糖酶的分类及生产等入手,研究其催化合成右旋糖苷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右旋糖酐蔗糖酶、右旋糖酐、 重组菌株的构建1.右旋糖苷蔗糖酶的分类右旋糖酐蔗糖酶(下称蔗糖酶)在野生菌体内是一种分泌型的胞外蛋白酶,它能够水解断裂蔗糖分子内的(1→2)糖苷键,并将D吡喃葡萄糖基催化转移到与酶分子C端的葡聚糖结合域( Glucan binding domains)紧密结合的右旋糖酐大分子链上,从而生成相对分子量在百万至千力级的高分子右旋糖酐,在整个催化反应的过程中大量的果糖被释放出来,并游离于催化体系当中。

2. 右旋糖苷酶的生产蔗糖酶在葡聚糖的生产领域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能够合成几千至千万级相对分子量的右旋糖酐[1],且反应条件对平均分子量的影响较大。

由若干个葡萄糖分子经脱水聚合生成的右旋糖酐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它是构成细菌细胞壁与荚膜的重要成分,为白色无定形无臭无味的粉末,易溶于热水,不溶于乙常温下稳定,加热会逐渐变黄褐色和解聚,结构中alpha;(1→6)键所占的比例越多,则水溶性越好,相反,支链比例的增加会降低水溶性,糖酐的结构是由微生物产生菌株的种类所决定的。

[2]研究发现,右旋糖酚706可以被用作代用血浆,2005年中国药典更是将右旋糖酐铁(三氧化铁与重均分子量在5000~7500范围的右旋糖酐形成的络合物)作为治疗贫血症状的药物右旋糖酐作为药物载体还可以增强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化学稳定性,起到降低免疫原性以及增强靶向性的作用。

千万级以上的糖酐经过接枝共聚可以合成安全环保的生物絮凝剂等,其科学价值正得到不断的深对发。

有人通过直接培养肠膜明串珠菌,并额外加入蔗糖等营养物,使用苹果汁发酵获得右旋糖酐及少量其它低聚糖[3]采用野生菌株发酵存在着糖酐产物与菌体相互粘结等巨大的问题,较大的粘度对后续的分离纯化阶段造成了技术难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