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肥协同高效石油降解菌对石油烃降解的影响文献综述

 2023-04-16 10:04

文献综述

1.1利用高效石油降解菌降解石油烃的研究现状1.1.1 石油降解菌的组成及种类石油是一种含有众多成分的复杂化合物,由多种烃类及非烃类组成,其中烃类是石油的主要成分,烃类物质可分为烷烃、环烷烃、芳香烃、不饱和烃等几种类别,烃类物质约占石油总成分的95%~99%,而光是烷烃类便占据了石油总成分的约50%~95%,其为石油烃的主要成分[1-2]。

可降解烃类的降解菌早在二十年代初便已经出现,而根据报道,能够利用烃类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就有79个细菌属、9个蓝藻属、103个真菌属和14个藻属,且已有200多种石油降解菌已被发现。

目前报道较多的菌类有细菌(不动杆菌属、芽孢杆菌属、无色杆菌属、产碱杆菌属等)、真菌(金色担子菌、红酵母属等)、放线菌(放线菌属、分支杆菌属等)、酵母等;其中细菌目前分离得到的种类最多、应用最广,一般认为其他菌属的石油降解效果好[3]。

目前研究的最多的可降解石油的革兰氏阳性菌以假单胞菌属为主,而革兰氏阴性菌则以红球菌属为主[17]。

1.1.2 石油降解菌降解石油烃的反应机理1.1.2.1 烷烃的降解烷烃的生物降解是经历一系列酶促反应过程[4],烷烃第一步氧化为相应的伯醇,伯醇随后氧化成醛类,醛类再转化为相应的脂肪酸,脂肪酸再进行beta;-氧化后转化为乙酰辅酶A,乙酰辅酶A再进行氧化分解或其他转化。

链状烷烃可经脱氢步骤转化为烯烃,烯烃再氧化为醇,醇氧化成醛,醛再转化为脂肪酸;此外,链状烷烃还可通过直接氧化成烷基过氧化氢,然后经脂肪酸途径进行降解。

部分微生物可通过亚末端氧化形成仲醇,再氧化成伯醇或脂肪酸进行氧化分解。

也有部分微生物可通过将烯烃转化为不饱和脂肪酸,通过双键位移或甲基化等方式形成支链脂肪酸进行氧化分解。

1.1.2.2 环烷烃的降解环状烷烃的降解与链状烷烃亚末端氧化十分相似,首先氧化为环烷醇,再脱氢转化为酮,而后氧化成内酯或直接开环变为脂肪酸[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