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层组装纳米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献综述

 2023-04-16 10:04

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1.纳米金粒子的介绍纳米金即指金的微小颗粒,其直径在1~ 100mm.具有高电子密度、介电特性和催化作用,能与多种生物大分子结合,且不影响其生物活性。

由氯金酸通过还原法可以方便地制备各种不同粒径的纳米金,其颜色依直径大小而呈红色至紫色。

一般为分散在水溶液中的水溶胶,因此也被称为胶体金[1]。

自从16世纪欧洲现代化学的奠基人、杰出的医师、化学家Paracelsus制备出'饮用金'用来治疗精神类疾病以来,纳米金就开始登上了科学的舞台。

1857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在研究道尔顿的理论时,利用氯化金还原出含纳米金的溶液,发现在其中加入少量电解质后,可使溶液由红宝石色变为蓝色,并最终凝集为无色,而加入明胶等大分子物质便可阻止这种变化。

1885年纳米金溶液在美国常作为治疗酗酒的主要成分;1890年Koch医生发现结核杆菌不能够在金的表面存活;1890年纳米金被用来治疗关节炎;1935年芝加哥外科专家Edward等人发现纳米金溶液能有效的减轻患者病痛,强健体质。

1939年Kausche和Ruska用电子显微镜观察金颗粒标记的烟草花叶病毒,呈高电子密度细颗粒状。

1971年Faulk和Taylor首次采用免疫金染色(immunogold staining,IGS)将兔抗沙门氏菌抗血清与纳米金颗粒结合,用直接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沙门氏菌的表面抗原,开创了纳米金免疫标记技术。

2.片状二氧化锰的介绍二氧化锰是一种微观呈八面体结构的两性氧化物,其晶型结构复杂,性能迥异,因其在新型金属复合材料、环境净化、电池材料等方面广泛应用而备受关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