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1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正如钟铭恩等人的研究中所指出的,人们普遍认为愤怒会增加激进驾驶行为的可能性。 然而,学术界就愤怒情绪与事故后果之间的关系尚未定论。一些研究人员认为现研究结果尚未能够确定愤怒情绪对事故后果都会产生消极影响,结论无法说服所有人;另外一些研究人员认为愤怒情绪对事故后果的影响还受一些驾驶人自身因素的影响,且会对驾驶人的操作行为产生具体的影响,如提速、按喇叭、无视交通规则等[6]。
在赵学新的研究中提出,非机动车是介于机动车和行人之间的一种交通出行方式,所以要研究非机动车的运行特征,就要将三者综合考虑。非机动车具有便捷灵活的特性,对于现城市居民而言,是一种节能绿色的出行选择。非机动车骑行过程中,驾驶人有更多的视野,能够快速应对突发状况,但其相应的事故产生所带来的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7]。
驾驶过程中所产生的愤怒情绪是不可避免的,无论年轻与否,也无论是国内国外。也正因为现代化交通的快速发展,愤怒情绪所带来的事故也越来越明显,所以对其的研究也是具有着很大的前瞻性和建设性的[8]。
在道路上行驶过程中,因为不确定因素的产生而导致驾驶人出现愤怒情绪是不可避免的,从而会造成操作过程中无法进行理性思考,并会出现冲动驾驶、随意变更车道、无视交通规则等。鉴于此,研究愤怒情绪对驾驶行为表现特征的影响是极其必要的,从而能够识别愤怒驾驶并相应的做出调节行为,消除了交通系统中的安全隐患[9]。
针对严新平等人的研究可知,现如今在交通安全问题上对愤怒情绪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愤怒情绪产生的机理进行研究(例如愤怒情绪的产生、演变、消退等),以及愤怒情绪下的驾驶人的行为表现特征等,且大多采用的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探究[10]。
在研究的过程中,缪明月等人还创新的对非机动车驾驶人的行为风险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交通规则、道路建设、机动车影响、行人阻碍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实现了对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为风险预估的评价[11]。
截至二十一世纪初,中国两轮电动车社会保有量现已超过2.5亿辆,而且其保有量还在持续上升。究其原因,莫过于非机动车出行的方便、节能、绿色的原因,就现有城市内的出行,非机动车认为是最具可能取代机动车作为主要出行方式的交通工具[12]。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