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对城市公交服务质量的研究集中于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并确定评价方法的选取及改进、GIS技术的应用等,据此来进行进一步的线网评价。
2007张蕊在考虑城市公交线网的各因素基础上,应用模糊数学原理[6],建立了一种公交线网评价的模糊积分评价法。
这种方法可以将不同城市公交线网好坏进行排序是透过文献搜集整理,找出城市公交线网评价因素,并制定评估的准则在决策过程,提出一个模糊积分的决策模式。
具以提高决策分析结果的接受度。
2010年黄莎、蒙井玉、王晓艺在先前的以公交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添加了公交服务水平评价[7],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中小城市公共交通的综合评价分析。
建立起中小城市公共交通评价指标体系,从线网、场站建设和车辆配置3个方面来评价公交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从安全、方便、经济、迅速、准确、舒适6个方向来对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进行评价。
2012年房晋源借助于基尼系数相关理论,根据公交网络点、线、面的布局情况,得出了基于基尼系数的效率性及公平性评价指标[8],从效率性和公平性角度选取相应指标对中小城市公交线网布局均衡性进行评价分析。
2013年谢仲磊提出基于IC数据的公交线网评价方法,从乘客角度对公交线网进行合理的评价,利用Integrate Circuit(IC)卡数据获得大量的出行信息[9],对公交线网的服务水平做出合理的评价,提出了3个指标: 流量差异、 供需差异、 时间差异, 用于评价乘客需求和公交线网布局的空间匹配程度。
2016年刘鹏,温惠英发现由于公交线网优化评价过程中涉及诸多不确定因素[10],灰色理论、余弦决策、物元分析、粒子群算法等方法难以描述不同类型的公交线网优化问题,因此可能导致评价结果无法客观反映实际。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