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纪录片是以真实的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展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和展现,用真实的内容启发人们对于现实的思考。纪录片通过对现实世界真实的还原、对生活现象深刻的感悟和对人生理性客观的评价,展示了其不可忽视的现实作用。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影片的审美也在不断提高,对于纪录片的质量和艺术性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一)国内外纪录片发展现状
1. 国外纪录片发展现状
从纪录片之父Robert Joseph Flaherty拍摄的《北方的纳努克》到Dziga Vertov的“电影眼睛”理论、先锋电影诗人Joris Ivens倡导的“欧洲先锋运动”再到John Grierson开辟的“格里尔逊式纪录片”以及传奇纪录片大师Pare Lorentz掌舵的“美国电影服务社”,纪录电影在世界电影史始终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经过多年的积累与发展,国外纪录片有着较成熟的产业结构,主要体现在:纪录片政策清晰明确,有较成熟的产业规模,纪录片销售网络健全,投资渠道多样,产业链条完整,受众群体稳定。
国外的电视纪录片在艺术创作上,注重讲述历史、人文、地理,注重描述人与自然的关系,制作成本费用高昂,拍摄手段和技术先进,制作出的纪录片质量精良,能迅速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从而形成品牌效应形成衍生产业链条。纪录片的兴旺要求受众具有良好的文化水平和知识素养,国外纪录片的龙头品牌,如Discovery、BBC、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基本受众都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这也反映了国家的教育实力。
2. 国内纪录片发展现状
从19世纪末至今,纪录片伴随着中国从战争炮火中崛起,到建立新中国成立的辉煌,到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再到现在百花齐放的新时代。纪录片刻下了中国的大好河山和悠久历史,也记录了无数平凡却又伟大的真人真事。过去纪录片由于内容比较枯燥,创作的模式相对单一,与剧情片相比纪录片则显得黯淡无光,美国纪录片理论家迈克·雷诺夫(Michael Renov)曾感叹 :“放眼电影研究的各个领域,纪录片是最少被人讨论的。”
随着时间的变迁,中国纪录片开始不断向着多样化探索,国家也加大了对于纪录片的扶持力度,一大批优秀的纪录片工作者涌现出来,他们扎根现实,不断探索,用新的想法新的形式碰撞出了一部部上乘之作,如《舌尖上的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远方的家》等一系列人文情怀纪录片,《沙场》、《国魂》、《中国梦·中国路》》等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纪录片,还有《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瓷路》等展现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碰撞的纪录片,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是纪录片展现的最好的舞台。
(二)国内纪录片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