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工作以及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此外,随着“互联网 ”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新型学习模式和手段不断涌现,我们正逐步迈进“微时代” [1]。在“微博客”被提出之后,各种以“微”开头的物象迅速充斥我们身边,如“微时间”、“微电影”、“微信”,以及供用户进行学习的“微课”、“微学习”、“微内容”等,微课程便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诞生了。微课程的概念被提出后,以其独特的优点得到迅速的发展和运用,在教育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学习者的学习。但总的来看,目前国内网络课程正处于缓慢发展之中,对于微课程不仅有量上的需求而且有质的需求,迫切地需要大量高质量的微课程资源以供学习者学习。本课题结合李红美教授《摄影技术》的微课程建设项目,对微课程进行研究,同时对《摄影技术》进行微课程的设计和制作。
(二)本课题研究现状
1.微课程的定义及特征
(1)微课程的定义
微课程的概念起源于国外,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定论。
微课程的概念最早来源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教授LeRoyA.McGrew所提出的60秒课程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教授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2]。而现今热议的微课程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Penrose(戴维·彭罗斯)于2008年提出的。他将微课程定义为60秒的知识脉冲,并认为微课程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于在线学习或者移动学习的实际教学内容。因此,戴维·彭罗斯也被称给“一分钟教授” [3]。
在我国,微课程也受到了广大学者的关注,对于微课程的概念各个学者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教育信息网络中心的老师胡铁生对微课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实践,他率先对微课程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他认为,微课程就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际,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而开展的教学活动中所用到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4]。他不认为微课程是一个孤立的教学环节,相反,他认为微课程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它的核心组成是用于教学的视频以及相对应的教学设计、课件、课后习题、教师反馈等[5]。这些组成部分以一定的组成关系和呈现方式营造了一个开放化、情景化的交互教学应用环境[6]。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加厚教授则认为:微课程就是指时间不超过10分钟,同时具有明确教学目标,内容精炼、集中说明某个问题的微型课程[7]。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