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运河扬州》的特效制作文献综述

 2023-11-20 03:11

文献综述

(一)纪录片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国外纪录片的研究现状

国外纪录片的研究起步较早,近年来呈复兴状态。由央视网《国际纪录片的发展现状》可知:以美国为代表,美国的纪录片代表了目前世界制作的高水平,工业体系也是比较发达的。从1996年以来,美国纪录片出现一个欣欣向荣的局面,突出的表现是纪录片收复电影院。美国保罗·亚瑟的文章《极致翻新:纪录片变脸》中提到,从1996年到2002年,国内市场每年平均有15部纪录片在剧院放映,在2003年放映的数量翻三了倍,到了50部,占了总放映量的10%;再看票房,有9部电影的票房超过的100万美元。在2004年,总票房达到了5500万美元,其中不包括《华氏9.11》,因为它本身是1.19亿美元。而国家地理频道,Discovery和历史频道的建立,对于纪录片常规化发展功不可没,商业化使纪录片从意识形态宣传变成文化工业,这是最核心的动力。其次,在20世纪70年代末以前,纪录片担当的主要媒介角色有两种:道义和责任。以美国和德国为代表的政府直接介入的纪录片,或者是英国的纪录片运动,像格里尔遜,他是为英国政府拍摄,为文化机构拍摄,他的片子是担当社会道义和责任的。但是,这种角色在80年代以后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在90年代产生了质的变化,纪录片走向娱乐化,开始走向市场。像好莱坞一样,要和观众一起娱乐,而不是像观众宣讲真理。

2.国内纪录片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中国纪录片发端于1905年的中国记录电影,至今已走过百年历程。从早起的《话说长江》至今许许多多的优秀作品走进观众的生活,它们以真实的视角展示纪录片的艺术魅力。

根据《2016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可知,目前重大主题是中国纪录片特色之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自然也是纪录片的重大主题。《一带一路》《穿越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分别从不同角度阐释国家主题。五洲传播中心联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成立“丝路电视国际合作共同体”, 来自五大洲29个国家和地区的41家媒体与制作机构成为该共同体的首批成员。从2016年纪录片作品传播效果可以看到, 前四名《永远在路上》《长征》《本草中国》《一带一路》均出自央视综合频道与江苏卫视。以目前情况判断, 专业纪录频道还不足以创造现象级传播。凭借品牌与受众积累, 央视综合频道与一线卫视的传播地位依然强悍。当然, 如今的现象级传播离不开新媒体的参与。新媒体改变了原有的以电视为核心的传播格局:2016年网络点播量最高的十部作品里, 前两部是网络首播的纪录片《地球脉动》第二季和《了不起的匠人》, 一部是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其余七部电视纪录片里, 与电视传播收视前十重合的是央视综合频道的《永远在路上》和江苏卫视的《本草中国》;其余五部中《寻味顺德》《新疆味道》《极致玩家》《我在故宫修文物》这四部属于央视纪录频道, 一部《人间世》属于上海新闻频道。

根据《2016年中国纪录片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可知,中国纪录片已进入大营销时代,“纪录片 ”的概念已获得广泛认同,形成了“纪录片 N”的更为宽泛的内容格局。但是纪录片价格一直没有出现松动迹象,其价格严重偏低,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已经成为制约纪录片产业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当这一持续已久的市场僵局被打破, 或许将迎来纪录片市场的蓬勃发展, 产业化进程加快。

(二)纪录片的特效制作研究现状

1.国外纪录片特效制作现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